|
精工治水承禹志 技益求“新”創標桿——中鐵一局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建設工程質量管控創新紀實
作為國內第三大地埋式水質凈化廠,也是首座實現旱季(40萬m3/d)與雨季(60萬m3/d)不同處理規模均達同一出水標準的全地埋式水質凈化廠,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項目自開工以來,直面“環境敏感、結構超大、預留預埋多、交叉作業繁”四大重難點,不僅構建起覆蓋全流程、貫穿各環節的質量標準化管控體系,更積極在關鍵工序、關鍵環節力求創新,努力打造“質量零事故、工藝創標桿”的精品工程。
“硬核練兵+動態淘汰”,淬煉高素質施工鐵軍
施工高峰期現場作業人員超1500人,為了確保每道工序都能高質量完成,項目在實干中練兵,組織鋼筋工、混凝土工、焊工等核心工種開展技能大比武,并將優勝者的操作視頻發到所有班組,讓“標準動作”可視化、可模仿,相互取長補短;建立《作業人員質量檔案》,對連續兩次工序驗收不合格的人員進行重新培訓,培訓后仍不達標者清退出場,最終篩選出一支“懂標準、會操作、守規范”的施工鐵軍。

止水鋼板焊接比武

混凝土澆筑振搗比武
“首件驗收+樣板引路”,把好質量管控閘門
項目將“首件定標、樣板引路”作為質量管控的“第一道閘門”,對防水、底板、墻柱、梁板鋼筋等關鍵工序實施首件檢驗。通過首件實物驗收,統一施工標準與工藝,明確質量驗收的直觀標準,實現從“經驗施工”到“標準施工”的轉變。首件驗收制既能預先暴露并解決可能存在的技術難點、管理漏洞或協作問題,規避批量性質量風險,降低返工成本;又能增強質量共同體的責任感,促進信息無縫對接,為工程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板塊梁板鋼筋首件驗收
針對砌筑、裝修、環氧地坪等關鍵工序,預先制作高標準工序樣板,通過嚴格的技術交底、過程監督和多部門聯合驗收,將其固化為大面積施工的實物質量標準和操作規范,讓后續作業人員“照著樣板干、對著標準查”,提升工程質量的整體水平和一次成優率。

昆明市住建領域觀摩人員觀摩項目抹灰工程工序樣板
“智能監測+工藝創新”,破解高原防水難題
作為緊鄰滇池的地下工程,結構防水就是工程的生命線,既要嚴防外部水體“滲進來”,更要杜絕廠內污水“漏出去”。針對這一施工難題和“地下箱體超長超大體量、地下水位高、預留預埋精度要求高”等核心難點,項目部構建“結構自防水+外包卷材+涂料防護”的三重防水體系,聚焦混凝土結構施工關鍵工序,破解質量痛點。
面對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大、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高的難題,項目創新在混凝土內部預埋高精度傳感器,實現了對溫度的全天候實時監測;一旦內外溫差接近臨界值,系統自動預警,并智能啟動養護措施,確保溫度應力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采用三段式止水螺桿,利用其中間焊有的專用止水片,有效阻斷水的滲透;拆模后,采用定制模具和微膨脹抗裂砂漿,對留下的孔洞進行分層壓實、精細封堵,確保每一個孔洞都能夠密實、防水、美觀。

混凝土澆筑前埋設測溫探頭
在預留土區施工階段,按照常規的施工方法,混凝土單個倉塊需等強66天。為確保整體工期,項目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混凝土配合比專項優化,遵循“早期強度高,抗滲、抗裂性能好,對28天強度和耐久性無影響,成本基本持平”的基本原則,通過36組試配與驗證,使其在標養條件下僅4天、現場澆筑8天即可達到要求強度,有效緩解工期壓力。

混凝土配合比優化方案討論會
多項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創新實踐,不僅解決了實際施工難題,也為項目今后在類似工期緊迫條件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積累了經驗。
“桁架承板+云端預警”,智驅質速雙效升級
項目通過引入新技術、研發新成果,推動管控模式從“人工巡檢”向“智能預警”、從“經驗判斷”向“數據支撐”轉變。
為加快現場施工進度,對于部分關鍵倉塊,水池層頂板采用壓型鋼板可拆式鋼筋桁架樓承板,操作層屋面板采用水泥纖維板免拆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將樓板中的鋼筋在工廠加工成鋼筋桁架,底部與底模連成一體形成組合模板,通過機械化生產,提高樓板質量、加快施工進度、便于文明施工,實現提速提質雙見效。

可拆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安裝
現場水池層層高7.9m,部分坑中坑層高9.3m,為確保高支模體系安全,項目引入了云端實時智控與安全預警系統。該系統由高精度傳感器網絡(監測位移、傾角、壓力)和智能數據分析預警平臺構成,數據無線傳輸至云平臺,一旦監測值超過安全閾值,系統立即觸發現場聲光報警,并同步向管理人員移動端推送預警信息,實現對支撐體系穩定性與承載力的全天候實時自動化監測和風險秒級響應,成功克服人工巡檢的滯后和盲區,推動安全管控模式從“事后發現、補救”向“事前預警、調控”的轉變,提升了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控水平。
“數智管理+創新考核”,應對現場管理挑戰
面對多施工單位交叉作業、勞務人員流動性大的挑戰,項目進行精細化人員管理,對合作方現場管理人員進行審核確認、動態管理,滿足現場質量管理要求;并創新推行“拆模后24h內評價”機制,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施工單位參加,現場實測實量,以90分為合格線,獎罰當周兌現,有效激發了合作方的質量管控積極性。

混凝土外觀質量評定
項目部對進場材料也實行精細化管控,聯合業主、監理單位共同驗收材料質量、規格,并留存驗收影像資料,確保“材料質量零隱患”。面對鋼筋總用量高達4.8萬噸的現狀,項目創新采用“BIM+銷號制”數字加工方式,從BIM模型直接生成下料單,智能推薦余料利用,將損耗率從行業常見的4.8%降至1.2%。

銷號制系統提料單
從“首件定標”到“全流程管控”,從“技術創新”到“協同聯動”,昆明市第十五水質凈化廠項目在構建系統、完善、可落地的質量標準化管控體系基礎上,通過技術、管理創新,攻克了超大體量地下工程的質量難題,打造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地埋式水質凈化廠質量管控標準,項目科研技術創新成果豐碩,榮獲陜西省QC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云南省QC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未來,這些經驗將為更多市政工程提供借鑒,以精品工程詮釋“質量強國”“為民治水”的時代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