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肩擔重任,巾幗綻芳華 —— 記中鐵一局G228 丹東線改線工程項目部商法部部長陳燕梅
在中鐵一局 G228丹東線(嘉陵江路西延段)改線工程PPP項目部,有一位深耕工程商務領域多年的 “老兵”,她就是商法部部長陳燕梅。從鄭萬高鐵建設工程的暗挖隧道到G228丹東線改線公路工程的路基、橋涵及明挖隧道,她帶著對工程項目商務管理工作的敬畏與執著,用精準的管控、嚴謹的作風,在項目成本管理一線書寫著屬于女性的擔當與風采。
“公路項目雖與鐵路有差異,但成本管控的核心邏輯相通,關鍵在于把好‘量’與‘價’的關口。” 她常這樣告誡團隊成員。
擁有多條大型鐵路項目計價管理經驗的陳燕梅,深知計價工作是項目效益的 “守門人”。剛接手 G228 項目時,由于項目具備的特殊性,陳燕梅積極參與預算編制,為盡快融入此項非常艱苦的挑戰工作,她便一頭扎進圖紙與規范中,逐字逐句研讀設計文件,通過熟悉設計院施工圖,強化項目預算編制和提升業務水平,精心組織策劃,參照施工方案,施工圖優化部分重點提前考慮收入,盡可能把推薦的技術方案植入設計文件,結合公路計量規則,掌握清單組價過程,有理有據編制本標段施工圖預算。從源頭上節約工期、降低安全風險,拓展施工利潤空間,提高項目整體收益。把前期預算費用充分做足,做扎實,為后期驗工計價提供有力依據。切實提高預算實效,確保項目效益“顆粒歸倉”目標。
月度計量是項目成本管控的 “晴雨表”,而現場復核則是計量工作的 “生命線”。每月計量周期一到,陳燕梅總會穿上反光背心,帶著卷尺、圖紙深入施工一線。無論是烈日下的路基填筑現場,還是泥濘中的涵洞施工點,她都堅持 “眼見為實”,逐一核對已完工程的尺寸、數量與質量。
一次路面基層計量中,施工隊上報的工程量與圖紙存在細微偏差。陳燕梅當即要求暫停計量,帶著團隊重新丈量。“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今天松一尺,項目效益就可能少一丈。” 她一邊測量一邊耐心解釋,最終按實際工程量完成計量,避免了超計風險。在她的堅持下,項目累計核減不合理工程量3次,從源頭堵住了效益流失的漏洞。對于隱蔽工程計量,她更是格外嚴格。要求施工隊提前報備驗收計劃,留存影像資料,計量時必須有技術、質檢、計合三方簽字確認,形成閉環管理。
“計量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對項目每一分投入負責”,這是她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團隊堅守的準則。
通過積極主動對接業主、監理,梳理已完工程細目,同時通過細化施工原始資料歸集(如每日施工日志、施工記錄、質檢資料、試驗資料、材料進場驗收等憑證同步建檔 )、精準核算成本投入,業主驗工計價按照業主文件完整規范整理成冊,順利通過了業主和財政局審核,完成前3期的驗工計價工作,做到應計盡計,實現階段性營收,一定程度緩解資金壓力,目前項目在G228丹東改線工程四家參建單位中處于領先地位。
作為項目商法部部長,陳燕梅肩負著項目成本控制、合同管理、計量計價等重要職責。
“計價工作必須在規則內運行,合規是效益的前提。” 這是陳燕梅始終堅守的原則。在合同管理中,她對每一份合同都逐頁審核,重點關注工程量清單、付款節點、違約責任等關鍵條款,確保合同內容合法合規、權責清晰。
在內控管理上,陳燕梅以成本要素管控系統為抓手,緊扣“工、料、機、臨時工程、間接費”等五大費用的管控,定期開展經濟分析,及時采取措施糾偏,確保施工成本受控。同時推進財商法采“四融合”的工作機制。深入落實商務系統責任預算、對內外結算、統籌收支的三大職能,持續推動項目成本歸集由財務主責向商務主責轉變。積極加強商采融合深度、落實商務部統管項目所有合同類結算機制,構建相互印證、互為制衡的業務程序,不斷強化項目商務在資金自平衡方案執行和推進落實“清收清欠一起管”機制等方面的牽頭作用。
從鐵路到公路,變的是工程類型,不變的是初心與擔當。陳燕梅用女性的細膩與堅韌,在項目成本管控的崗位上精打細算、精益求精,以扎實的業務能力、嚴謹的工作作風,用柔肩擔起項目商法工作重任,為 G228 項目筑牢效益防線,綻放著新時代中鐵女職工巾幗芳華風采。

陳燕梅工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