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轟鳴聲中,中鐵一局昌九高鐵1標項目三工區的道床板施工面上,工人們正專注地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這個晚進場8個月的工區,在項目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與支持下,憑借扎實技術與精細管理穩步追趕,如今已走在標段施工前列。
統籌準備:把“等待期”變成“攻堅期”
中鐵一局昌九高鐵1標項目全長17.025千米,主要工程有橋梁20座、隧道8座、路基24段,劃分為三個工區。三工區承擔了其中6.36千米長的施工任務,因無紅線先行用地,在2022年9月項目“開工即大干”的熱潮中,暫時無法展開現場作業。
項目是一盤棋,每一個工區都不能掉鏈子。三工區項目負責人張靜與黨支部書記羅命軍堅定了“不等不靠、先抓內功”的思路。他們帶領先到崗的20余人,分成圖紙復核、駐地選址、便道規劃、征拆協調、設備籌備等5個小組,同步推進前期工作。
張靜帶領技術人員對照指揮部下發的整體規劃,精準選定鋼筋場、棄渣場位置,細化出11條施工便道的走向;羅命軍則負責對接地方部門,推進征拆工作。經過兩個月的攻堅,三工區建成標準化鋼筋場、棄渣場,修建完成了11條共19千米長的施工便道,并同步做好設備調試與人員培訓。
2023年6月,紅線用地確定后,依托前期準備,三工區迅速掀起大干熱潮,4 座橋梁、2 個隧道施工“全面開花”。
攻堅提速:以精細管理追平“時間賬本”
全長3915.92米長的跨福銀高速公路特大橋是三工區最長的橋梁工程,也是全標段的重點關注工程。
為提速攻堅,三工區引進3家專業橋梁施工隊伍,按照施組進度計劃,合理配置資源,共配置墩身模板6套、承臺模板8套、連續梁模板4套,現場160余人分段協同作業。施工中,采用“分段包干、交叉推進”的方式,每日兩次調度會調資源,6套模板按“澆筑—養護—脫模”的流程循環流轉,并建立起“小時級”的工序銜接,確保人員與設備始終保持高效運轉狀態。
針對41個橋墩、共345根溶巖樁的施工難題,三工區采用“沖擊鉆+旋挖鉆”組合的工藝,有效杜絕了塌孔現象,還在每個承臺設4-6個觀測點,定期查看,確保數據都在合理范圍內。面對福銀高速大流量交通,嚴格落實指揮部“掛籃兜底”要求,班子成員全程帶班值守,確保“一個螺絲釘都掉不出防護欄外”。
在三工區全員的努力下,大橋節點不斷突破:2024年7 月30日,完成全部樁基施工;同年8月26日,跨福銀高速公路特大橋(70+108+70)米懸臂連續梁合龍,成為全標首個合龍的連續梁;同年9月28日,完成全部117座墩身施工;2025年4 月18日,完成箱梁架設任務。
同時,兩座隧道的4個洞口也同步開工,每個洞口組建起“1名副經理+2名技術員+2名安全員+70 到90名工人”的作業班組,為了不耽誤進度,大家吃住都在現場。同時配置配置隧道專業二襯臺車、自動鋪裝防水板臺車、液壓仰拱棧橋及二襯養護臺車等裝備,確保月進度60米以上。針對V級破碎圍巖,采用TSP、地質雷達、加深炮孔、超前鉆探等方法,評定前方圍巖情況,以此確定圍巖每循環進尺數量,同時建成信息化管控中心,積極引進三維激光掃描、端頭定型組合可視化端模、二襯混凝土澆筑防脫空傳感器等新技術,嚴控隧道施工質量。最終于2024年7月8日貫通了標段內最長隧道——白山鋪隧道,并在三天后,貫通了影響架梁通道的關鍵工程——尖山嶺隧道。
管理聚力:靠團隊筑牢履約根基
“隊伍行不行,直接影響進度質量!”每家隊伍進場前,張靜都要進行嚴格背調。“一支會干活的隊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張靜說道。他親自帶隊到淮宿蚌城際鐵路項目考察,引進了經驗豐富的無碴道床施工隊伍。隊伍進場后,分成兩個工作面,工作面班組人員、材料配置充足,24小時作業,現場工序銜接順暢,日均完成330米以上。
人才培養上,三工區積極落實“傳幫帶”機制,總工程師尹渭強將教學融入實操,張靜還隨機考問青年員工,助力新人快速成長。“指揮部常組織技術培訓,讓我們能及時學習新工藝、新方法。”2023年入職的青年技術員張帆說。
張靜與羅命軍十分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以“問題共解、責任共擔”的理念將大家擰成一股繩,遇到難題時沒人推諉,而是主動靠前一起解決。“人有情緒是正常的,工作中如果出現問題,首先是要想辦法一起解決,而不是先定誰的責任,時間久了,大家敞開心扉、相互信任,工作合力就提高了。”張靜說。從開工至今,面對三年搶工大干的高強度壓力,三工區6名班子成員始終堅守崗位,無一人退縮。
“沒什么特別的方法,不過是在把每個環節做扎實、做到位。”張靜說道。如今,三工區正籌備全線的精品工程觀摩活動,力求以過硬的工程質量與規范的現場管理,為全線施工樹立可借鑒的標桿。

白山鋪隧道貫通

尖山嶺隧道洞內施工

跨福銀高速特大橋跨高速連續梁施工

無砟道床施工完成

俯瞰三工區精品工程觀摩段